我院承制紀錄電影《喜馬拉雅天梯》上映

日期:2015-10-19作者:梁鵬 浏覽量:

10月16日,由我院清影工作室承制的紀錄電影《喜馬拉雅天梯》開始在全國院線上映。這是我國首部紀錄珠峰攀登全程的4K超高清極限紀實電影,拍攝制作曆時4年,将鏡頭對準西藏年輕的登山向導,完整記錄了珠峰北坡登頂全過程。影片的名字來自于藏民們畫在青藏高原岩壁上的白色小梯子,當地人稱之為“天梯”,并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靈魂通往聖地,而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們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有人将登頂當成旅行的終點,但對他們而言這隻是起點與成年禮。

《喜馬拉雅天梯》海報。

我院的衆多師生和校友直接參與了這部電影的創作。影片的制片人雷建軍是我院研究和講授紀錄片創作的教師。他于2006年創立清影工作室,帶領學院師生展開多樣的紀錄片創作、放映和研究。影片的導演之一梁君健是我院講授新聞攝影和影視制作課程的教師;副導演郭偉松是學院2007級本科生,畢業後一直和雷建軍、梁君健等合作,創作了《一張宣紙》等多部優秀紀錄片作品。影片的總策劃是學院常務副院長、著名的電影研究學者尹鴻教授,聯合制片人中包括了1999級校友高燃、徐廣宇和2002級校友劉碩。《喜馬拉雅天梯》選題設想源于2010年雷建軍的一次西藏創作之旅,随後在學院和校友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曆時4年完成了這部作品,并成功地在院線發行。影片早在立項時就已獲得中國首屆國際紀錄片提案大會最具國際傳播力獎,并在法國陽光紀錄片大會亞洲展上以中國提案第一名的身份入圍國際提案單元,BBC,NHK等國際知名電視台也已對本片提出明确的購買意向。

制片人雷建軍和拍攝對象在一起。

清影工作室在創作《喜馬拉雅天梯》伊始就将目标瞄準大銀幕,力圖在中國的院線紀錄片創作和發行上取得突破。為了達成在視聽品質和生活質感方面的創作目标,紀錄片劇組從2013年9月起進行了長達一年的不間斷跟蹤拍攝,核心的創作人員與拍攝對象生活在一起,跟随他們在拉薩學習訓練、回後藏故鄉慶賀藏曆新年,并在珠峰大本營與登山隊呆了兩個多月。直接電影的創作方式不僅确保了最終的成片不依靠一句解說詞完成叙事,而且拉近了拍攝對象和攝影機的距離,他們的生活在鏡頭面前纖毫畢現。為了将大自然的壯美帶到觀衆眼前,劇組将飛行器帶到了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将軌道運送到了海拔7028米的高度,并利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将兩位有着豐富登頂經驗的高山向導培養為攝影師,最終帶着腳架攀登到世界最高點,嚴格地确保了影像品質。

副導演郭偉松在高海拔進行航拍準備。

《喜馬拉雅天梯》不僅在視覺體驗上成功展示出珠穆朗瑪峰的壯美和青藏高原的奇麗,抓住了大銀幕這一視聽媒介所無法被取代的美學特點,同時也細膩地捕捉到這片土地上不同人群的生活質感。影片中既有常年守護珠峰大本營的年邁喇嘛,也有期盼着借助登山改變自己命運軌迹的年輕一代的藏人,他們對待登山和生命的不同态度,在這一特定的電影時空中得到了融彙。這一系列主題和内容上的努力,都彰顯出紀錄電影與主流商業電影不同的價值。

導演梁君健和攝制組準備進行拍攝。

近日,該部影片已經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個城市進行試映,并于10月14日在北京舉行了全國首映禮,得到觀衆的熱烈反饋和業内外人士較高的評價。(轉自beat365新聞網,鍊接地址:

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news/4205/2015/20151016103151240634774/20151016103151240634774_.html)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