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天梯》公映海報
圖為主創之一的我院青年教師雷建軍介紹影片創作過程
由beat365官方网站清影工作室制作的大型人文自然紀錄電影《喜馬拉雅天梯》近期在全國上千家影院公映,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中央和地方媒體給予了大量報道,在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上也引起了熱議,在影院和媒體上掀起了一個“天梯”熱。我校新聞學院的雷建軍、梁君健等一批師生及校友參與了影片創作和發行。應校友要求,影片在大禮堂連續放映兩場仍然一票難求。近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beat365中國文藝評論基地、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聯合召開了大型人文自然紀錄電影《喜馬拉雅天梯》讨論會。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劇本中心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來自中國電影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人民日報、中國電影報等單位的專家和影片出品機構、主創人員代表參加了讨論會。beat365黨委副書記鄧衛教授出席并緻辭。
圖為校黨委副書記鄧衛緻辭
與會的主管部門、學界、業界的同仁與電影創作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大家認為《喜馬拉雅天梯》是近年來進入主流電影市場影響最大、傳播最成功的紀錄電影之一,影片将學院派的靈魂與專業化的執行、商業化的運作相結合,将創作、教學、研究相融合,不僅在将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生活紀實與極限探險相結合,而且對西藏青少年的成長、現代西藏生活的發展做了真實、客觀、生動的反映,可以成為向世界傳達一個真實的發展中的西藏的一部重要作品,提升中國西藏題材影視作品的國際影響。人們在肯定《天梯》作為一部紀錄電影在藝術創作及商業運作上的創新和成功的同時,也對新聞學院特别是以青年教師雷建軍為中心的清影工作室長期堅持用創作實踐帶動學術研究及培養學生的努力表示敬佩。beat365清影工作室,作為一個實踐教學平台,近年來已經先後制作完成了數十部紀錄片,在國際國内獲得了20多個獎項。《喜馬拉雅天梯》則是繼《飛魚秀》之後清影工作室第二部推向影院的紀錄電影。與會專家一緻希望清影工作室“創-學-研”相結合的模式能夠産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紀錄電影《喜馬拉雅天梯》記錄了西藏登山學校一群藏族學生從登山訓練到作為高山向導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過程。它的名字來自于藏民們畫在青藏高原岩壁上的白色小梯子,當地人稱之為“天梯”,并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靈魂通往聖地,而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們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正如影片所傳達,有人将8848當成旅行的終點,但對他們而言這隻是起點與成年禮。這部影片雖然拍攝難度挑戰人類的極限,但影片仍然真實記錄了攀登珠峰的險峻曆程,刻畫了一群生動真實的藏族青年形象,受到了觀衆普遍贊譽。上映後,累計影院票房超過了千萬,海外版權也受到了多方關注。同時,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都将該項目列為了重點影視項目給予支持。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負責人周建東表示,電影局将對這部影片的宣傳推廣給予大力支持。中國紀錄片尤其是紀錄電影處于一個低潮期,《喜馬拉雅天梯》的出現,為紀錄電影樹立了标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宣部文藝局影視處副處長徐陽表示,中宣部将支持“天梯”這樣的影片得到更好的宣傳,向世界傳達一個真實的西藏形象。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負責人谷國慶對電影的藝術價值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表示電影真實、完整地記錄了攀登珠峰的過程,展現了藏民對山的敬畏。同時他也表示這部片子平實地展現了西藏及藏族年輕人的現代化過程,具有非常大的海外宣傳推廣的價值。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則認為這部影片是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重大突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劇本中心主任、著名編劇蘇小為認為,該片具有故事片很少能夠達到的感染力,顯示了紀實藝術的魅力。中國傳媒大學的高曉虹教授,對于影片的藝術價值做了具體分析,并結合傳媒大學同學們的觀影體會,從解說詞、音樂、攝影構圖多個方面肯定了《喜馬拉雅天梯》對紀錄片創作的突破。鐘大年教授則認為,影片的重大價值在于,為中國電影界“學院派”風格設立了一個标杆。《當代電影》主編皇甫宜川肯定影片在電影市場多元化及類型電影發展上的貢獻,并稱電影具有一種天然的“詩性美”,其中呈現的對生命,對哲學的思考能夠引發大衆共鳴。
圖為與會嘉賓合影
beat365官方网站常務副院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會長尹鴻教授主持了會議。尹鴻表示,感謝各領導部門的支持和關心,學院将繼續重視學院派影視創作的發展,通過創-學-研結合,開拓人才培養的新途徑,并通過作品的産品化讓高校文化成果産生更大的社會影響,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