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學院大篷車課堂完成跨西伯利亞走廊教學

日期:2017-08-18作者:梁鵬 浏覽量:

經過十個暑期的遠征,我校新聞學院李希光教授主講的“寫在絲綢之路上的大篷車課堂”近日完成了跨西伯利亞走廊和北方絲綢之路的采訪寫作教學,同時為“一帶一路一圈”的未來規劃采集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中國的一帶一路一圈的“一圈“是指中國正在探索的北海航線:啟自大連、上海,經勘察加半島,穿白令海峽,沿俄羅斯北冰洋沿岸,最後到達俄羅斯最西北的港口摩爾曼斯克港口,全長5200公裡,比沿歐亞大陸南端至歐洲縮短9天航程。早在1928年,蘇聯曾制定北方大鐵路計劃,試圖修建一條貫穿歐亞大陸的斜線狀鐵路,從最西北部摩爾曼斯克,到太平洋沿岸庫頁島對岸的鞑靼海峽,長達一萬公裡。

圖為師生們在勘察加半島考察途中

“我們這是飛往另一個星球,”今年7月中旬的一個淩晨,随着李希光教授在首都機場對學生們說完這句話,2017年暑期的”寫在絲綢之路上的大篷車課堂“滿載着30名師生去北極圈外的勘察加半島讀書、上課、采訪、寫作。兩個星期裡,他們一路頂風冒雨爬雪山、登火山、在原始森林裡漂流、睡帳篷,遭遇了棕熊、蚊群、小偷和黑幫。今年有來自新聞學院、人文學院、環境學院、經管學院、水利系、數學系、外文系等多個不同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選修了“寫在絲綢之路上的大篷車課堂”。西南政法大學和往年一樣,也選派了10名優秀學生參加了今年的大篷車課堂。

圖為師生們在勘察加野外圍着篝火上課

這是自1991年勘察加對外國人開放後,中國大學師生遠征隊首次到這個與世隔絕的荒原采訪調研。勘察加是一個長年鎖在雲霧中的凍原地帶,從南到北一直延伸到北極圈,長1200公裡,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半島上40萬人口多數住在首府彼得巴甫洛夫斯克。那裡沒有通往外界的公路,隻能乘坐飛機或輪船進出。勘察加東北隔着白令海峽是阿拉斯加,東南是美國阿留申群島,西南是俄羅斯千島群島,西部是鄂霍次克海。早在二次世界大戰前,那裡是蘇聯、美國和日本貿易中轉站。“未來這裡有望成為一帶一路一圈的北方線路的海上交通樞紐,穿越白令海峽向西去歐洲,跨越白令海峽向東去北美洲,”李希光說。

在過去十年間,李希光教授先後利用五個暑期帶學生遠征跨西伯利亞走廊的五條路線:北京-滿洲裡-外貝加爾湖-烏蘭烏德-伊爾庫斯克西伯利亞大鐵路路線;北京-張家口-二連浩特-烏蘭巴托-恰克圖(買賣城)-烏蘭烏德-伊爾庫斯克北方草原路線、克拉斯諾亞思科-薩彥嶺-圖瓦(唐努烏梁海)-北京茶葉皮毛路線、北京-海參崴-庫頁島俄羅斯遠東路線、北京-黑龍江-撫遠-伯力-勘察加東西伯利亞路線。大篷車課堂沿途采訪了西伯利亞大鐵路途徑的兩條大河和三個交通樞紐城市:葉尼賽河上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貝加爾湖畔的伊爾庫斯克和黑龍江與烏蘇裡江交彙處的伯力。李希光教授分别在薩彥嶺中俄邊境西端舊界點、黑龍江烏蘇裡江交彙處的中俄邊境東端新界點給學生上了兩堂研讨課。

圖為師生們在勘察加雪地考察

“從曆史上看,東北亞地區是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和中東鐵路修通後,才有了額爾齊斯河上的鄂姆斯克、鄂畢河上的新西伯利亞、葉尼賽河上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哈爾濱和大連也是在這樣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工業化城市。如果借一帶一路東風,用新的交通基礎設施連通東北亞超級經濟圈,東北老工業基地雖然衰敗了,但是東北人将有更多的走出去發展的機會,”李希光滿懷期待地說。跟法國面積一樣大的勘察加隻居住着100多中國人。

“這裡是中國人在世界上最少的地方,”在當地安排大篷車課堂食宿的朝鮮族向導老張說。老張是勘察加開放後第一個來這裡經商的中國人。“過去,這裡是軍事基地,不讓中國人來。我是1997年來這裡的,整整20年了。我到這裡先是倒騰服裝,擺攤賣衣服,現在開飯店。”

目前,俄羅斯阿穆爾州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2.4人,隔江相望的中國黑龍江省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80人。2012年的一項俄羅斯調查顯示,如果東西伯利亞啟動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有大項目、高工資,也有購買住房的機會,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國民中,超過三分之一表示樂意搬到東部去。《2030年俄羅斯鐵路戰略》提出建設自貝加爾湖-阿穆爾主線至白令海峽沿岸楚克奇自治區的鐵路,以及一條通往鄂霍茨克海沿岸馬加丹的支線。餘下的自勒拿河至白令海峽約3000公裡的鐵路,将跨越西伯利亞東部崎岖冰凍山脈,到烏厄連,在白令海峽伸出。

圖為師生們在森林裡野營

大篷車課堂采訪了勘察加半島東部的阿巴恰海灣,登山尋訪俄國探險家白令的紀念碑。1724年沙皇彼得大帝委派海軍軍官白令率領遠征隊去勘察加,白令發現了白令海峽。李希光教授帶着學生在白令紀念碑前上了堂研讨課。“德國席勒研究所201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在白令海峽海底建設一條長達85公裡的隧道,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間的缺口就可以合上,歐亞大陸與美洲大路上的運輸系統就可以對接起來,”李希光說,“但是,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大約分别需要在兩大洲北部新建3000公裡的鐵路線。“王夢奎院士曾預測,在高鐵技術的幫助下,一名乘客隻需兩天就可乘火車完成中國與北美洲之間的旅程:北京-沈陽-哈爾濱-伯力-雅庫斯克-烏厄連-跨越白令海峽-阿拉斯加。

“在這個地區實施一帶一路一圈倡議是東北亞邁向持久和平的重要一步,“李希光說,”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東北亞的和平在于把一帶一路計劃延伸到整個東北亞地區,這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走出的一步。“

過去幾百年來,渾春是中國人走向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今天,大多數去勘察加的中國人都是陸路從綏芬河經俄羅斯烏蘇裡斯科(雙城子)去海參崴,然後從那裡換成飛機,飛往俄羅斯各地。2003年,韓國總統盧武铉在beat365演講時說,他希望早日看到北京-平壤-漢城(首爾)的火車開通。2014年7月,俄羅斯建設的朝鮮羅津-羅先經濟特區港口設施正式落成。羅津位于圖們江彙入日本海的入海口,也是最近竣工的俄朝鐵路的終點站。中國也在羅津建設港口,完成了中、俄、朝三國交界處附近區域通往該港口的道路建設。俄羅斯正在規劃薩哈林(庫頁島)與俄羅斯大陸的鐵路連接線。一旦庫頁島通過鞑靼海峽與歐亞大陸連接,庫頁島南端再修一條至日本北海道的隧道,将日本與歐亞大陸及其鐵路網宗谷海峽隧道連接在一起。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