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午,本學期第一次教師學術沙龍在環球資源廳舉行。副院長史安斌教授主持沙龍,主講人常江副教授分享了新著《中國電視史:1958-2008》研究心得。學院十餘位教師參加了活動。
常江從選擇研究中國電視史的緣由、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著作主要的理論發現,以及對于媒介史研究的反思和設想等四個方面分享了觀點和體會,強調了媒介史研究相對于其他類型的曆史研究在性質和邊界上的獨特性,并從切身的研究經曆出發,深入闡釋了自己在書中提出的主導中國電視史演進的“紀實、審美、控制”話語體系的内涵與緣由。
與會教師圍繞沙龍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副院長史安斌教授認為,《中國電視史》一書在據有豐富“史料”的基礎上,實現了“史話”建構,并為本土“史論”體系的提出做出了貢獻,對于現有的媒介史研究來說是一個突破。
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金兼斌教授認為,媒介史的獨特性使得研究者對于研究對象的邊界的确定變得至關重要,《中國電視史》将研究的起止點設定為1958-2008年,是一種尊重中國電視史的獨特性的科學設計。
常務副院長陳昌鳳教授表示,設立學術沙龍的目的在于為學院各位教師提供相互了解、共同讨論學術問題的平台,學院會堅持将這一活動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