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前駐華大使卡爾基一行訪問我院

日期:2018-09-28作者:梁鵬 浏覽量:

9月24日,尼泊爾前駐華大使坦卡?普拉薩德?卡爾基一行訪問我院,就加強中尼兩國人文交流與我院師生進行了會談。胡钰教授會見了來訪客人并參與座談交流。

圖為卡爾基與我院師生合影

坦卡·普拉薩德·卡爾基回顧了中尼兩國人文交流的曆史。中尼兩國人文交流開始于佛教的交流。公元409年法顯西行,之後随着玄奘西行、尼泊爾尺尊公主嫁入中國等,兩國人文交流日益深入。

圖為卡爾基與胡钰座談交流

卡爾基認為,中尼兩國輔車相依、唇亡齒寒。雙方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都對對方有着不可或缺的意義。卡爾基回憶2007年來到中國時,試圖尋找兩個中國。一個是魯迅筆下的鄉土中國,另一個是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卡爾基希望,中國和尼泊爾能像《桃花源記》裡所寫的那樣,共存、共處、共赢。

胡钰教授表示,我們應當擺脫西方的零和博弈論,在中尼兩國人文交流中尋求共赢策略,尋求兩國和諧共生發展的新路徑。在這一過程中,青年一代應當承擔起應有的責任。

圖為卡爾基向胡钰贈送禮品

會談最後,卡爾基對在我院就讀的尼泊爾學生Sangeet說:“知識不僅是個人的财富,更是社會的财富。”他鼓勵在清華就讀的尼泊爾學生将自己在清華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中,為中尼兩國人文交流貢獻自己的力量。

坦卡?普拉薩德?卡爾基曾經于2007-2011年擔任尼泊爾駐華大使,現任尼泊爾共産黨中央委員、尼泊爾共産黨知識分子協會主席。在中國工作和生活的四年間,卡爾基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進行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産生了深厚的感情。卸任回國之後,卡爾基在從政的同時仍然牽挂着中國,為促進中尼友誼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