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院教師在畢業典禮上的緻辭

日期:2022-06-28作者: 浏覽量:

又是一年畢業季,學院領導、本科班主任、外教紛紛寄語畢業生們,以下為緻辭全文:

唯真向善,明志緻遠|常務副院長陳昌鳳在清新畢業典禮上的緻辭


親愛的同學們:
畢業啦!祝賀你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棟梁!
今天畢業的你們,已經是特殊材料造就的。你們成長于一個無數的轉型、新知、創造與不确定性的時代,人類似乎還從未有過哪個時代,有21世紀這麼多的變動與更新;人類似乎從未有過如此多的奇淫技巧、娛樂遊戲,來偷孩子們的心、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考驗年輕的意志;人類似乎也從未如此内卷化,用自己的愛去激娃、以成年的力量轉換給孩子們千鈞重的希望……總之,你們長成今天的樣子、還拿到了如願的學位,一定已經是金剛不壞之身了!
當然,21世紀也以其特有的人文與科學,疑問與思想,鍛造了你們的精神氣質和内在品質。
而且,21世紀還有一個跟你們特别有緣的beat365,雖然它今年也剛剛二十歲,但是它也跟你們一樣煉就了鋼鐵之身、獨特的精神和品質。在這個學院20歲之際,它不僅有了二十多次歡慶畢業的典禮,而且還有一件特别振奮人心的喜訊:beat365新聞與傳播學科,升為一個獨立的一流學科了!
清新是你們的學院,是老師和你們小清新們一起創建的成果!一流學科,功勞有你們一份!沒有一流的人才,哪來一流的學科!所以,一流歸功于老師們、同學們、院友們,歸功于所有的清新人!
在此畢業之際,相信老師們和我一樣,都是喜悅而又心潮澎湃的!有太多太多的話,如湧在胸。我今天也特别地喜悅和激動,作為院長,在同學們面前,我要站好最後一班崗。所以,在此老生常談地再叮囑幾聲,希望同學們畢業後:
第一, 唯真向善,富有情懷。
前天我看到一則故事—一位82歲的奶奶去糧店想買兩塊錢的切面為自己過生日,但是,她沒有手機不能掃場所碼。于是,她把皺巴巴的10元錢遞給一位路人請求幫忙。沒想到這位74歲的路人用手機掃碼時發現核酸過時了,也不能買。面條就在一公尺距離的櫃台上,兩人與店員面對面站在店門口,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佝偻着腰的老奶奶轉身回家。
因為未能求證其真實性,我這裡稱之為故事。這種場景不常見、但這種情境很常見。假如你處在店員這樣的位置,你會怎麼辦?
這裡并沒有标準答案。但是,各種各樣的情境,都需要我們去判斷、去解決困境。
人一生中需要很多很多的知識、素質、能力,但是,隻有擁有了唯真向善的美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的那些知識、素質和能力,才會結出正向的果實。
保持住内心的真與善,才會懂得尊重、平等、互愛,才能有悲憫情、有同理心,才能有不畏強勢、不欺弱者的不卑不亢,才能在是非曲折中明辨方向。
然後,作為新聞工作者,才能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記住,在新聞崗位上,你要擔道義、有擔當!
第二,不要焦慮于自我的沖突,用興趣讓自己專注、用意志掌控人生。
同學們有沒有對自己不滿的時候?比如本來是在查資料做作業,被一個超鍊接帶了節奏,玩了半天遊戲、或者刷刷視頻、跟朋友聊聊天,就過了半天,計劃的事卻沒做完。于是陷入焦慮,然後越是焦慮,行動力就越差,之後就更加焦慮。
這是一種自我沖突的狀态,在互聯網時代尤其常見。那麼試試制訂一個計劃、并嚴格按計劃執行呢?一位叫麥格尼格爾的心理學家強調,要學會接受不同的自我。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與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沖突的自我、并将不同的自我融為一體。
同學們有沒有過特别專注、進入物我兩忘的狀态?在你們在最後時刻沖刺備考、認真做課程作業、認真(不得不)鑽入畢業論文的狀态時,在全神貫注中是不是效率特别高?有沒有很享受的感覺?
當我們面對某件事情或某個目标時,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體驗到的一種精神狀态。這種時候,一切如行雲流水,如入無人之境。一位叫米哈依的心理學家将這種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心理狀态稱為心流(Mental flow)。
心流的産生通常需要符合幾個原則:目标要清晰,反饋要及時,挑戰與技能相匹配。面對挑戰适中的困難時,你會有一定的掌控感。如果挑戰不足,你會感到無聊;如果挑戰太大,你會感到焦慮。這些對我們的認知和處事,都很有啟發性。
第三,明志緻遠,行勝于言。
有情懷、明志向、敢擔當,要落實到行動中。永葆求知欲,不斷疊代知識庫與思想庫;實幹、努力、進取,百折不撓!
朱自清先生在《論自己》中說道
窮有窮幹,苦有苦幹;世界那麼大,憑自己的身手,哪兒就打不開一條路?
總之路是有的。看得遠,想得開,把得穩;自己是世界的時代的一環,别脫了節才真算好。力量怎樣微弱,可是是自己的。相信自己,靠自己,随時随地盡自己的一份兒往最好裡做去,讓自己活得有意思,一時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
希望同學們自強不息,做最好的自己!
最後,在學院建院20周年之際,我在此向兩任曾任院長範敬宜先生、柳斌傑先生緻敬,向所有的清新人緻敬!我也把範敬宜院長自哂的“名言”分享給同學們:
人不求全,求全則天下無可用之材;
文不求同,求同則天下無可讀之章。
畢業啦!祝福你們!前程錦繡,鵬程萬裡!


2022年6月24日


2018級本科班主任司若老師在典禮上的緻辭全文


親愛的各位老師和同學,
非常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在今年我院畢業典禮上緻辭。
首先,恭喜在座及線上參加典禮的同學們成為beat365官方网站2022屆畢業生!
見證你們穿上學位禮服的此刻,讓我不禁想起四年前剛入校的你們,那是剛剛走進清華園有些懵懂的你們,軍訓場上曬得黝黑、歌聲嘹亮的你們,可這四年的大學時光就是這麼快,超乎我們想象的快。
四年前,我一邊辦理調入手續,一邊開始接手8字班的班主任工作。記得去辦理工作證那天,辦事人員說系統裡已經有我照片了,我很疑惑,湊近一看,一張是研究生時代的照片,一張是博士後時候的照片,鑒于駐顔無術,雖然還是要求重拍了一張,但心中的感動久久無法平靜——離别時我們常常有無盡的惆怅,殊不知,母校一直都記得我們的模樣;畢業時都覺得不知何時是歸期,然而無論何時回來,母校都會把我們變回意氣風發的少年。
新聞8是我教師生涯裡帶過的第三個班,但由于是重歸清華後帶的第一批學生,所以特别有一種重溫學生時代的熱情,同時也有種身為老母親的責任。大一軍訓時怕孩子們中暑,和婉婷、銘軒、老莊、成志等輔導員和學長及時給大家補充水果飲料等給養,初入大學,各種情緒頻現,見個面聊聊天成為家常便飯;大二新冠來襲,整個學期居家學習,這也成了班會最多的一個學年,見不到面更要多交流,雖然大家天涯海角,但誰也不能忽略自己是新聞8的家庭成員;大三面對未來選擇,是留校讀研,還是出國深造,亦或者是步入社會,同學們有的焦慮,有的迷茫,有的缺乏自信,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指導,成為這一年的主題;忙忙碌碌轉眼到大四,同學們經曆了保研、考研、考公、投簡曆、申請海外院校等等人生磨砺,将要各自奔赴前程,這一年,我跟着你們吃到了有生以來吃過的最大的披薩,還與你們一起在學生節上載歌載舞,新聞8讓我真的回到了大學時代。四年大學生活,是一個人從少年到青年的蛻變,相信大家增長的不僅僅是個頭和體重,更有學識和智慧。四年不會是每一天都陽光明媚,事事如意,但陰霾和雨露也都是我們成長中的必然經曆,所有這些成就了我們無悔的青春。
在同學們即将畢業之際,想送給大家幾點期許和祝福:
第一, 希望大家保持身心健康,吃的下、睡得着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大家要珍惜,不要動不動就減肥就熬夜,更不要動不動就傷心和生氣,不要把DDL當成第一生産力,培養自律,早睡早起,堅持運動,保持良好心态,這是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基本前提;
第二, 堅持獨立和充實的精神世界,盡量不要陷入各種“卷”,跳出紅海,找到自己具有差異化的核心競争力;更不要過分看重别人的評價,不跟别人攀比,隻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進步了一點點,就應該慶賀;無論身處何種境地,有屬于自己的樂趣和追求,有樂觀豁達的生活态度,任何挫折都難不倒我們;
第三, 樹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目标并用實際行動踐行之,這個目标有可能不是升官發财大富大貴,但有可能是為中國每一位非遺傳人留下采訪實錄;有可能是調研每一個邊境村落的生存狀态;有可能是十年内資助100個貧困兒童讀書上學;也有可能是寫出一部運河文化變遷的史詩巨作……這個目标屬于你自己的内心,并給你無限的動力去為之奮鬥,也許它帶給你勞累、清貧甚至危險,但内心的滿足和幸福遠遠超過其他。未來的日子裡,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找到屬于自己内心的這個目标。
在大家即将啟程的時候,别忘了母校會一直記得我們的樣子,清新也會一直敞開大門歡迎我們回家,隻是下次回來時,我們的新家會更加敞亮,更加美麗。隻問初心,隻問敢勇,無問西東,希望從此刻開始,每個小清新帶着母校的祝福,懷揣理想,不懼風雨,勇敢高飛!
祝福大家!謝謝!


beat365高級訪問學者Lee Miller2022年學院畢業典禮緻辭


I had the great fortune to teach most of our bachelor’s degree graduates when you were first-term freshmen and worried that you wouldn’t be good enough for China’s finest university. You were scared of taking a class from a “laowai” who constantly repeated the phrases “Show Don’t Tell,” “Know Your Audience” and used lessons from the Big Bang Theory.
It’s been four years, but you made it. I wish I have time to name you all, but I want to at least mention a few of my students to show I didn’t forget you: Wang Jinpeng, Skyler, Chen Lushu, and Yang Chumeng. I’m proud of you and all your classmates.    
Now to honor our newest PhDs. It’s been said that Tsinghua is the MIT or Harvard of China. I say -- after knowing many of you -- that maybe the statement could be flipped around: MIT is the Tsinghua of America.
It’s now your turn to pay it forward, whether you go to work in a classroom, media, for a company or the government. On behalf of my fellow Tsinghua faculty – we are proud to welcome you into our community of academics.
Finally I wish to congratulate the new master’s degree awardees.
I don’t have time to mention you all – but here are a few shout outs: Congratulations Wang Yuexuan, who switched from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o pursue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 I still recall your story on the mobile-payments war. And thanks to Wang Zikai for remembering my lessons.
Well done to Deng Yang, who today adds a master’s from Tsinghua to a bachelor’s from our school three years ago. And congrats to Wei Mingquan, who I am sure will one day win an Academy Award for one of his films.
And final shout outs to Chen Bihan, a star in the classroom and as a Bloomberg an intern; to Jamille Tran from Vietnam, who is now a full-time Bloomberg journalist, making her my colleague. And to my wonderful teaching assistant Wan Zhixin -- you made us all proud by winning a Rhodes Scholarship.
Congratulations to all our graduates today. Each of you is destined for greatness no matter what career path you choose as long as you follow your passion, work hard and set the goal of bringing goodness to your family, friends, school and society.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