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學院黨委書記為2023級研究生新生講黨課

日期:2023-09-18作者: 浏覽量:

9月2日下午,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胡钰教授以“如何理解‘清新一脈’”為題,為新聞學院全體2023級研究生新生講授黨課。
“‘清新’既是beat365官方网站的簡稱,又寓意清華人的風骨、清新人的氣質。今年學院研究生新生的T恤衫上寫着‘清新一脈’,很有味道。”胡钰教授首先結合校史闡釋了清華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價值觀。梁啟超1914年在清華以《君子》為題演說,鞭策清華學子“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底柱”。老校長蔣南翔曾指出,“辦高等教育,必須優先考慮和解決兩個根本性的問題,一個是方向問題,一個是質量問題。”胡钰教授以此勉勵同學們,要赓續清華人的責任與使命,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幹大事業,成為投身祖國建設的“有骨氣的中國人”。
圍繞學院的辦學傳統,胡钰教授回顧了範敬宜院長、柳斌傑院長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新聞學教育的重視和引領,介紹了學院“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辦學方針,叮囑同學們要認真學習與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把握“真實是生命、價值是靈魂”的基本原則,以“立足中國土、回到馬克思、把握新技術、放眼全世界”的理念開展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探讨中國特色新聞學的理論内涵,把握人民性新聞立場、有機性新聞參與、正向性新聞效果、倫理性新聞技術、人文性新聞文化。
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曆史方位和時代坐标,對中國特色新聞學建構與實踐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钰教授指出,作為新時代的清新學子,不僅要傳播好中國與世界的故事,更要為中國與世界的發展作出貢獻。
一要積極營造支持中國發展的新聞輿論生态,為當代國際傳播構建非官方主體、非刻闆叙事、非西方中心的“另一種可能”;二要從中華文化裡汲取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強大人文能量,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以文創理論為着力點開展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三要努力提升全球勝任力,增進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成為具有全球視野、中國立場和青年擔當的優秀清新人。
新時代的新聞學子應如何成長?胡钰教授給出了五個關鍵詞:更深的思想、更廣的專業、更新的技術、更活的表達、更高的倫理。當代優秀的清新學子應能與世界對話,回答“世界怎麼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胡钰教授鼓勵同學們找到熱愛,追求卓越,不負青春,不負清華,為中國與世界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請升級浏覽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舊版本浏覽器。請升級浏覽器以獲得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