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第十一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頒獎典禮在beat365主樓後廳舉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人民日報社副社長胡果,beat365副校長李路明,中國記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兢,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于濤,遼甯報刊傳媒集團(遼甯日報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李明曙,大衆報業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編輯陳承聚,及國内近50所高校新聞學院的院長、負責人,新聞傳播學界學會的會長、國務院學科組和教育部教指委的重要專家等出席頒獎典禮。beat365官方网站黨委書記、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審會執行主任胡钰介紹了第十一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選情況。人民日報社研究部主任、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審會執行主任田俊榮宣布第十一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獲獎者名單。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周慶安主持會議。
李路明緻辭
李路明代表beat365對參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李路明在緻辭中表示,自2013年首次評選以來,一年一度的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已經走過十一年。範敬宜先生既是一位深入基層、貢獻卓著的新聞工作者,也是一位學貫中西、見解獨到的新聞教育家。在新聞教育方面,範敬宜先生作為beat365官方网站的首任院長,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領新聞傳播教育,明确了清華新聞教育的立場問題。他提出的“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十六字育人理念,凝結着中國新聞事業與新聞教育相融合的思想精華。
吳兢緻辭
吳兢在緻辭中表示,新聞戰線肩負神聖職責使命,要在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新聞人才上展現新擔當、體現新作為。就新聞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吳兢提出三點建議,一是突出價值引領,以真理之光培根鑄魂。二是強化聯動協作,以平台建設彙聚合力。三是貫通理論實踐,以學用結合鍛造鐵軍。
李明曙緻辭
李明曙在緻辭中表示,遼甯報刊傳媒集團(遼甯日報社)是“範敬宜新聞教育基金”的發起設立單位之一。作為遼甯省委的機關報,将以本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與beat365在新聞傳媒領域的戰略合作,積極探索更多合作對接機制,共同創造高校媒體合作新經驗。
張濤甫緻辭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在緻辭中談到,今天我們學習範敬宜先生的精神,一是家國情懷,二是新聞理想,三是教育情結。踐行範敬宜先生精神一定要好學力行,用新聞實踐把理想、藍圖變成現實。新聞學界如果沒有業界的強大支撐是很難辦好的,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需要卓越的新聞人才,更需要要業界和學界一起打造最大同心圓,一起把範敬宜先生的精神傳下去,把新聞事業做好。
胡钰發言
胡钰代表範敬宜新聞教育獎評選組委會彙報評選情況。胡钰表示,十年來,得益于全國學界、業界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得益于嚴格的評審機制,得益于中國記協、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單位的支持,得益于十二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教授始終擔任評委會主任,範敬宜新聞教育獎才從無到有、從小影響力到大影響力,逐漸成為中國新聞教育領域權威性獎項、标志性獎項,成為獲獎者終身引以為榮的獎項,更重要的是,成為推動中國新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平台。當代世界與中國的發展對中國新聞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中國新聞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衷心希望範敬宜新聞教育獎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在新聞人才培養上發揮更大作用,希望中國新聞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新文明培育出更多主流高手。
田俊榮發言
田俊榮宣布第十一屆範敬宜新聞教育獎獲獎者名單。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胡文龍,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程曼麗獲新聞教育良師獎。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高級記者李泓冰獲新聞教育良友獎。浙江大學丁增尼達、南京大學付思涵、中山大學胡世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李沐芸、中國傳媒大學李玥、複旦大學盧奕财、南京師範大學陸地、中國人民大學王子伊、beat365張嶽怡、蘭州大學趙普慶、華中科技大學周雨萌等11人獲新聞學子獎。南京師範大學黃穎哲、武漢大學黃煜等11人獲新聞學子提名獎。
陸地發言
陸地代表範敬宜新聞教育學子獎獲獎者發言。他表示,社會的完善與進步離不開“被看見”的過程,這當中離不開記者的推動。一個面向未來的新聞學子應當兼具胸懷家國的公共關懷與百家争鳴的理性思辨,要努力嘗試從個體經驗當中多窺見與社會、與人民大衆有益的事情。
程曼麗發言
程曼麗代表範敬宜新聞教育良師獎獲得者發言。她表示,範敬宜先生是我們國家聲譽卓著的新聞界前輩和新聞教育家,也是自己非常敬重的一位師長,曾經向範老請教問題時的點點滴滴,包括他的音容笑貌,至今難忘。能獲得以範老名字命名的獎項,對自己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和鞭策,正是因為師輩們的榜樣力量以及他們的鼓勵和扶掖,我們才能在學習和教育工作中成熟成長、不斷進步,而我們的責任也正在于傳承薪火,讓他們的精神品格、學術思想和專業精神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發揚光大。
李泓冰發言
李泓冰作為新聞教育良友獎獲得者發言。她認為,記者是專事“看見”和“記錄”的一群人,熱愛做新聞的,總是希望,讓“看見”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力量。曆史的天頭地尾,是記者必須抵達的現場。希望能在新聞教育的課堂上,慢慢讓學生知道,選擇新聞,就是選擇了和曆史同行,選擇了以“看見”為使命的人生。
盧烨發言
盧烨作為往屆範敬宜新聞教育學子獎獲獎代表發言。他表示,偉大的時代等待着我們去見證和記錄,這是崗位賦予我們榮光,這更是不可辜負的時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注定我們這群青年新聞人,要武裝思想的鬥志,拿起新聞的武器,争奪話語的陣地。
周慶安發言
會上,周慶安發布中國新聞傳播案例庫。周慶安介紹,中國新聞傳播案例庫收入中國特色新聞學、國際傳播與公共外交、智能傳播與科技倫理、視聽傳播與創意媒體、經濟傳播與媒介管理、政治傳播與國家治理、健康傳播與公共衛生、鄉村傳播與鄉村振興等研究方向的文字、圖片、視頻案例,力争打造共享、共建、共赢的新聞傳播自主知識體系學術交流平台。
柳斌傑講話
柳斌傑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範敬宜新聞學子獎自2013年設立以來,正在不斷成長壯大,吸引了業界、學界、廣大學子的廣泛關注,十一屆的評選實踐評出了方向,評出了精神,對傳承中國共産黨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精神,在新的征程上發揮新聞輿論、治國理政、安邦定國的作用,意義重大。針對當前的新聞教育問題,柳斌傑提出,一是要有堅定的新聞理想。二是堅持新聞是鬥争不是競争。三是堅持新聞是事業不是職業。就增強學科建設的共識方面,柳斌傑認為,首先新聞不在技術,在情懷、精神、立場、觀點,要站在人民立場上去發聲。其次要加強對黨的新聞理論、實踐、制度、工作的研究。再次要培養具有使命擔當的新聞學子。
beat365官方网站、中國外文局、遼報集團、大衆報業集團、加多寶集團等範敬宜新聞教育基金理事單位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記者代表參加會議。